k8凯发官网入口

杰华特(688141):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栏目:k8凯发官网 发布时间:2025-08-27
 k8凯发官网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推动杰华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持续优化经营、规范治理并积极回报投资者,公司已制定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5年4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址()披露的《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公司根据行动方案内容,积极开展和落实各项工作

  k8凯发官网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推动杰华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持续优化经营、规范治理并积极回报投资者,公司已制定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5年4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址()披露的《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公司根据行动方案内容,积极开展和落实各项工作,现将进展情况公告如下:一、聚焦经营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公司营业收入呈现持续攀升态势,并在2025年二季度创下历史新高。公司目前正持续推进技术迭代升级,通过创新研发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并完善成本结构。在业务拓展方面,我们聚焦行业头部客户的深度开发,同时战略性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业务占比。公司将通过规模化运营效益的释放和产品结构的持续升级改善利润率水平,确保经营发展始终保持在健康可持续的轨道上。

  作为专注于模拟集成电路研发与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与全球领先的晶圆代工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CD工艺技术平台。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公司已在国内主流晶圆代工厂成功构建了完整的工艺技术平台体系:90纳米制程的5-55V中低压BCD工艺平台、0.18微米制程的10-200V高压BCD工艺平台、0.35微米制程的10-700V超高压BCD工艺平台。基于这一自主可控的工艺技术体系,公司开发的多款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产品,包括30A-90ADrMOS系列、50AeFuse以及100V半桥驱动器等,已获得下游头部客户的广泛采用并实现批量供货。通过持续优化工艺参数和提升制程水平,公司不仅巩固了在BCD工艺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更确保了产品性能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为后续高端产品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作为专业的模拟集成电路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已建立起覆盖电源管理芯片和信号链芯片两大核心业务板块的完整产品体系。通过持续的产品线拓展和技术创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在售产品型号超3,200款,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芯片解决方案。本报告期内,公司各产品线取得重要突破,具体进展如下:

  公司基于自主工艺平台的芯片设计,可提供宽电压、低能耗、高性价比的AC-DC系列产品。相比于竞争对手,公司具备诸多领先且具特色的专利技术。

  比如公司的同步整流系列产品技术先进,是业界最早推出集成JFET同步整流器的厂商之一,并较早推出了高频SR系列同步整流产品。此外,公司还相继在国内率先推出了智能电表智能调压芯片、基于ACF(有源钳位)和AHB(不对称半桥)拓扑的高效率控制芯片的快充高频GaN控制和驱动器等,具备极强的竞争优势,获得了主流市场和客户的高度认可。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GaN相关产品方面持续发力,陆续发布并量产全新一代AHB方案,以及采用升级GAN的全新一代SSR平台和PFC平台,并整合引入配套协议芯片产品,目前已经形成强大完整的产品系列方案组合,功率可以覆盖从几瓦到几百瓦,产品定位可以满足低端到中高端的应用需求。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了GaN相关产品的持续布局,并积极布局超高压产品,在手机快充、智能排插、终端适配器、家电、工业电源、两轮车电源等应用方面均有一定的市场或产品突破。

  随着AC-DC应用市场国产芯片方案发展迅速且得到客户认可,国产市场空间逐步释放,公司在AC-DC应用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公司系业界少数拥有完整DC-DC芯片产品组合的集成电路厂商,产品覆盖5伏至700伏低中高全电压等级。针对不同电压等级转换需求,公司基于不同电压等级转换需求相匹配的自有工艺进行电路设计,实现晶粒面积小于竞品,使公司产品形成一定成本优势;同时公司结合下游终端设备的系统应用特点进行优化,并基于自有DC-DC控制技术,实现产品的高效率、高可靠性和良好电源特性。

  公司提供完整的通讯和服务器电源解决方案,其中部分产品具备国内首创性,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基于自有的工艺和DC-DC控制技术,持续迭代高压和大电流产品,报告期内在行业头部客户侧量产的90ADrMOS大电流产品,效率高、可靠稳定,整体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笔记本领域,公司能够提供完整的PC电源方案,是多家全球头部笔记本代工厂的合格供应商,多个DC-DC产品系列已进入知名终端客户的供应链体系。

  针对AI应用、小型化等行业趋势,公司积极迭代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大幅度提升产品性能满足市场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新一代PC应用DC-DC方案,产品的动态性能、全负载效率等关键指标表现优异,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在车规领域,公司推出了满足AEC-Q100的5~100V完整的DC-DC产品矩

  阵,陆续导入知名车厂或一级供应商的供应链体系,较好地满足了新能源汽车对DC-DC的需求。

  公司基于自研高中低压工艺技术,对不同输入输出电压需求的线性电源芯片进行最优化设计,实现了产品的低静态功耗、高性能与高适用性。公司在线性电源芯片领域相继研发的多系列特色产品,推出市场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以保护芯片为例,公司推出的25A和50A集成MOSFET的大电流电子保险丝产品,具有电流精度高、导通功耗小、启动电流能力大、保护完备等优点,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在车规领域,公司基本完成了LDO产品的布局,是车规LDO领域产品组合最为完整的厂商之一。

  目前,针对多个的细分应用,公司提供完整的电池管理芯片解决方案。如:在智能手机领域,提供单节锂电池保护芯片,单节电量计芯片,加密认证芯片以及电荷泵充电芯片,已在国内头部厂商量产;在笔记本电脑领域,提供2-4串锂电池二级保护芯片,2-4串电量计芯片以及降压充电芯片,已完成头部客户的D/I;在家用电器,电动工具以及出行工具等应用,推出3~17串平台化保护芯片和前端采集芯片,以不同电压节点的高性价比和全系列芯片的兼容性在众多客户实现量产;在工业电池系统和储能领域,推出17串高侧驱动AFE,具备业内第一梯队的电压、电流采集精度,已在多家客户实现量产;公司将持续研发、不断推出更高串数、更高安规等级的产品。随着移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越来越多的电池被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面对下一代移动设备的需求,比如人形机器人,AI+设备以及USBPD升级等,公司提前进行了技术和产品布局,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该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公司信号链芯片主要包括检测产品、接口产品、转换器产品、时钟产品、线性产品、传感器产品、高速信号产品等,应用于通信、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医疗设备等下游领域。报告期,公司推出了多款多通道模数/数模转换芯片、精密电流检测芯片、高精密时钟芯片、运放和比较器等系列芯片。

  公司持续深耕计算、汽车、新能源等国内核心市场,在多个细分领域实现客户拓展与产品导入的多点突破,部分新产品已进入量产爬坡阶段。市场版图与客户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为国内业务的稳健增长筑牢根基。报告期内,公司积极亮相多场行业重要展会与论坛,包括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ICAC2025华人芯片设计技术研讨会、WPI-工控网联办研讨会等,充分展示核心技术实力与产品竞争优势,有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的曝光率。

  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产品战略布局,深入洞察市场和客户需求,坚持以“客户的痛点就是我们的发力点”为导向,构建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协同双方优势,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增强客户粘性,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

  同时,公司还将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与战略客户协同成长,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公司始终将降本增效作为核心发展战略,以坚定的决心和系统化的推进机制,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持续深耕。

  公司通过与优质供应商进行深度合作,推行集中采购模式,有效降低采购成本。随着采购规模稳步提升,公司成本优化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

  在运营流程方面,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办公,实现了审批流程数字化与文件在线流转,显著减少了纸质文档的使用。

  结合公司战略规划,人力资源部多措并举,力争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一是开展健康度多维度评估。通过战略匹配度扫描,并结合绩效考核、任职资格评审、效能指标、行业调研等评估手段,对人才密度和梯队完整度进行诊断分析,识别高潜力部门;二是开展动态编制调整。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向战略优先级业务倾斜编制,对低效业务单元进行重组合并;三是开展人才再配置计划。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推动冗余人员跨部门转岗;四是开展持续监测机制,季度跟踪关键人才保留率,确保业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目前,公司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逐步显现。下一步,将针对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持续发力,不断深化各环节的优化工作,确保降本增效目标的全面实现。

  2025年上半年,公司围绕战略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产业整合与资源优化,成功完成了对上海立吉微半导体有限公司、南京天易合芯电子有限公司、杭州领芯微电子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并购整合。上海立吉微半导体有限公司专注于各类线性产品的研发,未来将拓展到数模/模数转换器(DAC/ADC)、接口等产品,逐步形成完整的信号链产品矩阵,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南京天易合芯电子有限公司是专注于高性能传感器芯片和模拟芯片设计、研发和销售的半导体公司,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手机平板等消费类产品;杭州领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深耕无刷电机控制、新能源管理的技术场景,同时拓展电源管理MCU产品。未来,随着整合的深化,协同效应将持续释放,将推动公司进入高质量增长新阶段。

  公司于2025年5月30日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递交了H股上市的申请,港股上市工作稳步推进中。此举旨在借助香港国际资本市场的优势,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同时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球品牌影响力与治理水平。未来,公司将以上市为契机,聚焦核心业务的深耕与创新,加速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为股东、客户及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稳步迈向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在人才团队建设方面,公司始终秉持高度重视的态度。核心团队成员均在模拟集成电路领域拥有多年专业积淀与深厚行业经验,为技术研发与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结合战略发展布局与人才培育理念,持续为团队注入新鲜活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人员增加至1,022名,占全体员工总数的61.49%,研发投入为420,898,050.56元,占营业收入35.45%。

  在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公司始终将专利布局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模拟集成电路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专利成果丰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核心技术已申请国内外专利1,550项,其中发明专利1,135项;已获得有效国内外专利768项,其中发明专利509项,涵盖电源管理、信号链等多个核心产品线。这些专利成果既体现了公司在细分领域的技术前瞻性,也为持续领跑行业技术迭代奠定了扎实基础,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壁垒。

  公司于2022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22,214.08万元。自上市以来,公司严格按照《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以及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等相关法规、制度,规范、安全、高效的管理募集资金,有序推进公司各募投项目的建设。为更好发展和管理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公司增加全资子公司杰尔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作为“模拟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汽车电子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先进半导体工艺平台开发项目”的实施主体,与公司共同实施募投项目,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4年4月3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关于使用超募资金增加募投项目投资规模和增加部分募投项目实施主体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11);2024年5月31日经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部分募投项目内部投资结构的议案》,公司根据募投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部分募投项目内部投资结构进行调整,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4年6月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关于调整部分募投项目内部投资结构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24);2024年9月19日经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议案》同意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4年9月2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披露的《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48)。

  本项目是进行公司新大楼的建设以及高性能移动设备电源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总投资金额为49,104.84万元,计划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41,104.84万元。报告期末,本项目已累计投入35,397.78万元,投入进度达86.12%,预计2025年12月达到可使用状态。

  项目总投资金额为43,970.59万元,计划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为43,970.59万元,报告期末,已累计投入24,643.46万元,投入进度达56.05%,预计2026年12月达到可使用状态。本项目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性能、提高公司研发水平,公司将继续按计划推动本募投项目的建设,监控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20,178.73万元,投入进度达65.19%。本项目将助力于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拓展市场空间,实现车规级产品核心技术和产业化的突破,巩固和提高公司在汽车电子芯片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本项目是对公司12寸中低压BCD工艺、高压及超高压BCD工艺等多个半导体工艺平台进行持续开发,提升公司核心竞争优势。报告期末,已累计投入11,672.69万元,投入进度达55.41%,公司将按照计划进度积极、有序推进项目的建设。本项目旨在突破行业固有工艺水平限制,满足客户需求,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公司会持续强化募投项目管理,严格遵循监管法规及内部管理办法,审慎管理募集资金的使用,稳妥推动募投项目的落地,为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实现预期收益,助力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稳步迈进。

  公司始终将完善治理体系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持续优化治理结构、健全内控机制,为公司的稳健运营与长远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2025年上半年,随着公司港股上市申报工作的有序推进,治理制度的规范化修订成为重点攻坚任务。为满足港股上市要求并兼顾A股治理规范,公司系统性推进治理制度的梳理与修订工作。在合规框架搭建上,严格对照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与《公司法》《证券法》等监管要求,对《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等核心文件进行双向适配调整,既确保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与及时性符合港股市场标准,又保留A股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刚性约束。

  针对两地监管差异,在董事会架构设置、内控流程优化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为公司实现港股上市后的规范运作与跨市场协同发展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在内控体系健全方面,公司以风险防控为核心,持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结合港股与A股双重监管要求,对资金管理、采购销售、财务核算等关键业务环节进行全面风险排查,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明确各岗位权责边界与审批权限。同时,优化内控管理工具,实现业务流程的动态监控。通过定期开展内控审计与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潜在风险点,进一步提升内控体系的有效性与执行力,为公司稳健运营筑牢风险防线。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严格恪守忠实与勤勉义务,以高度的职业素养与严谨态度履职。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证券监管要求及公司内部制度,对公司各项决策,皆以公司战略及长远发展为考量,审慎斟酌。绝无利用职务之便,实施不正当利益输送,全力维护公司资产与财务安全,确保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

  2025年上半年,公司围绕两地上市后的履职要求,聚焦港股与A股市场的监管规则差异,涵盖信息披露规范、内幕交易防控、关联交易管理等核心领域,邀请行业律师等专业人士授课,通过规则解读、案例解析等形式,强化董监高对双重监管环境的适应能力。公司将继续结合公司战略发展与治理升级需求,定期组织董监高参与各机构举办的相关培训,持续提升其专业素养与履职效能,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报告期内,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始终秉持“公开、透明、及时”的原则,通过多元化沟通渠道与投资者保持高效互动,持续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资本市场形象。一方面,公司严格遵守《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持续完善信息披露管理体系,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与公平性,切实保障投资者知情权;另一方面,公司保持常态化的沟通机制,上半年组织业绩说明会1场、接待机构投资者调研近100家次,通过上证e互动平台以及投资者热线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及时传递公司经营动态。此外,公司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今年上半年如期发布《2024年度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增强可持续发展信息透明度。

  五、强化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共担共享约束以及“关键少数”的责任(一)强化股权激励及约束

  2025年上半年,公司以“激励与约束并重”为原则,持续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通过动态考核管理,实现核心人才与公司价值的深度绑定。公司于2024年9月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覆盖管理人员以及核心技术骨干675人,占员工总人数(2024年末)的54.00%,进一步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同时,也明确激励对象在业绩目标达成、职业道德、保密义务等方面的责任,对违规行为实施严格惩处,确保激励与约束相平衡,助力公司实现稳健、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公司也将继续探索更多元化的激励工具组合,强化绩效考核与战略目标的动态衔接。

  公司以年度经营计划、战略发展指标为核心依据,将营收增长、利润达成、市场份额拓展等关键经营成果拆解为可量化的考核指标,构建了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薪酬体系。公司结合行业薪酬水平与公司经营效益动态调整薪酬基准,确保政策的激励性与可持续性,使员工薪酬增长与公司经营发展同频共振,形成“共创价值、共享成果”的良性循环。通过实施这样的薪酬政策,使员工利益与公司经营成果深度绑定,激励员工与公司同舟共济,推动公司经营业绩稳步提升,实现企业与员工的互利共赢。

  公司高度重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合规能力建设,积极支持其参与由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浦江大讲堂、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及资本市场学院等监管及专业机构组织的各类线上培训活动,不断增强“关键少数”的合规知识储备与监管动态敏感度,持续提升履职能力和专业水平。通过系统化培训,进一步推动公司治理的规范运作,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公司严格遵循监管部门对独立董事履职的规范与要求,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机制,为独立董事有效履职提供充分保障和必要条件。在重大决策过程中,独立董事凭借其专业背景和独立判断,积极参与研讨论证,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专业意见,为公司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执行“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锚定核心主业,深度挖掘发展潜力,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以稳固公司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公司始终把广大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通过积极有效的举措,确保股东及公司投资者能够共享公司发展成果,推动公司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

  本方案是综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的,方案中所涉及的公司规划、发展战略等系非既成事实的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